新闻稿

教科文组织2025年国际教育日聚焦人工智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宣布,2025年“国际教育日”(1月24日)将聚焦人工智能议题,并呼吁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性应用。
PR 2025 Inter Day of ED

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其在学校的应用必须遵循明确的伦理准则。为充分发挥其潜力,这一技术应补充而非取代学习中的人文和社会维度。人工智能应成为服务教师和学生的工具,核心目标在于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和福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教科文组织将人工智能定为2025年国际教育日主题,以就这一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展开全球探讨。教科文组织已计划在巴黎纽约召开会议,并举办网络研讨会

 

国家政策摇摆在许可和限制间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高收入国家,超过2/3的中学生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业。教师们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人工智能备课和评估学生作品。此外,传统上由教师和专家负责的学业规划与录取流程,也正逐渐被人工智能主导。

然而,教育行业实践仍然缺乏清晰指导。教科文组织20235月对450所学校的调查显示,仅10%的学校和大学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制定了正式框架。到2022年,仅7个国家为教师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框架或培训方案,15个国家将人工智能培训目标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课堂中新兴技术的使用设限。,已有近40%的国家颁布法律或政策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而在20237月,这一比例仅为24%

人工智能应是服务于师生的工具

教科文组织秉承在教育、科学、文化、信息领域的综合使命,近10年来一直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议题。202111月,教科文组织促成其成员国通过了全球首个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规范框架

在教育领域,教科文组织于20239月发布了首份,并在2024年推出了针对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分析人工智能的潜力和风险,以促进其安全、符合伦理、包容且负责的应用。研究特别建议,将课堂中人工智能的最低使用年龄设为13岁。

此外,教科文组织强调,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应利用额外资源,而非挪用现有教育经费。在全球范围内,每4所小学中仍有1所尚未通电,60%的学校无法连接互联网。建设管理完善、设备齐全的学校,培养训练有素、待遇优厚、充满使命感的教师队伍,应始终作为基本需求优先考虑。

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拥有194个会员国,致力于引领各国在教育、科学、文化、传播和信息领域的多边合作,以此促进和平与安全。组织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同时在全球54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员共2300余人。教科文组织负责协调2000多处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创意城市、学习型城市、包容和可持续城市网络,以及1.3万余所联系学校、大学教席、培训和研究中心。现任总干事为奥德蕾·阿祖莱。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1945年)

更多信息:

媒体联系人

Parlier
Romain
Parlier
高级新闻官(教育)

电话:+33 1 45 68 15 24

教科文组织2025年国际教育日聚焦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