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称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她寻求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来建立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于1945年在伦敦通过,并于1946年生效。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爆发2次世界大战之后,教科文组织伴随着一个清晰的愿景诞生了:要实现持久和平,仅仅依靠各国之间达成的经济和政治协议远远不够。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加强人类在理性和道德上的团结。
多年来,教科文组织推出了各种开创性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
教科文组织持续动员各国哲学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从一开始,我们就揭露了种族主义理论的真相,并开发众多改变世界的创新项目:
- 《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
- 人与生物圈计划(1971年)
- 《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成了多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1952 年)到中东同步加速器光源实验科学与应用中心 (SESAME,2017 年),并开发了全球海啸预警系统。 教科文组织召集专家和学者,撰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非洲和五大洲通史。
在意大利……在韩国……在阿富汗,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引领国家发展的扫盲运动。
教科文组织确立了对于科学伦理和人类基因组的普遍原则,并保护了人类创造的最美好的东西:从上涨的水位中拯救……古埃及的神庙;威尼斯的宝藏……和吴哥窟;在战后重建……莫斯塔尔老桥。
教科文组织相关数据
面对当前时代的挑战,教科文组织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教科文组织将与所有会员国一起,继续引领前进的道路。
- 构想教育的未来,引导我们进入新的世界,与他人及地球和平相处;
- 建立开放科学和人工智能伦理的共同标准;
- 开发新工具来打击新形式的种族主义、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
在摩苏尔、在贝鲁特,教科文组织开展实地工作,以重振当地民众的精神。
75年后,我们的使命与一如既往极为重要:世界需要教育、科学、文化和信息。世界需要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