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发生数十年后,反犹太主义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抬头。教育在帮助人们理解暴力历史,并培养防止暴行发生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奥斯维辛—比克瑙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解放80周年,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近期赴波兰出席官方纪念活动。在当地,她参观了”打击极端主义项目”(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在教科文组织支持下设立的新研究中心。该中心位于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赫斯((Rudolf H?ss)旧居,专注于仇恨、极端主义及激进化问题。
期间,阿祖莱重申了教科文组织对打击反犹太主义的坚定承诺。
随着大屠杀幸存者和直接见证者数量愈减,加大教育投资,以传承历史记忆,打击当代反犹太主义尤为重要。自成立以来,教科文组织始终不渝地践行这一使命。

在24国推广宽容理念
10多年来,教科文组织支持世界各国将大屠杀历史纳入学校课程。对于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国际教育计划与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合作,已覆盖包括柬埔寨、哥伦比亚、卢旺达在内的各区域24个教科文组织会员国。
通过全球公民与和平教育项目,教科文组织在2024年培训了逾1000名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通过教育预防反犹太主义。同时,教科文组织还与欧盟委员会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翱厂颁贰)合作,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计划。该计划目前已覆盖12个欧盟国家,并将在2025年推广至所有欧盟会员国。
铭记大屠杀
否认大屠杀指任何试图否定600万欧洲犹太人遭纳粹屠杀这一史实的言行。教科文组织携手世界犹太人大会,共同抵制对于大屠杀事实的否认和歪曲现象,并在网站等处为公众提供对于大屠杀真相的权威信息。网站支持19种语言,仅2024年便吸引了超过440万访客。
此外,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记忆”名录,支持与大屠杀相关重要档案的保存和传播,如《安妮日记》、法兰克福奥斯维辛审判档案、华沙犹太区档案及朗兹曼的影片《浩劫》。
1979年,教科文组织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这段历史不被遗忘,让大屠杀的恐怖永远铭刻于人类记忆之中。
2025年,教科文组织发布一系列指南,帮助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从业者抵制对于否认大屠杀的言行、相关史实歪曲及当代反犹太主义。
与详细阐释了否认主义和反犹主义在网络及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则梳理了有关大屠杀虚假信息的现行法律框架,并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建议,协助他们报道否认主义和反犹主义事件。
教科文组织始终坚定不移地打击反犹太主义,并鼓励各会员国将其纳入教育政策。我们通过传播推广活动向世界传递明确的信息:反犹太主义不仅威胁犹太人群体,更危害全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更多相关内容
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