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让大自然迎你而来
研学活动以五门室内课程拉开序幕,通过自然导师们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概况、深入学习了两栖爬行动物、植物、鸟类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整体认知。户外自然观察课更是将研学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登临先锋岭瞭望塔,远观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珍奇物种;走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腹地及闻名于世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挂墩和大竹岚,探索各色植物、寻找密林飞鸟;乘竹筏游览九曲溪,探访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文化底蕴,体会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奥妙。此外,同学们更是在研学过程中寻找自己一直以来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相关问题的答案,叩问现状,展望未来,体现出小小未来主人翁的思考与潜质。
来自上海位育实验学校的管籽桐同学是营员之一,她从小便喜欢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各种生物,已经连续七年跟随绿色营的老师们去过中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探索,已经俨然成为一名小小自然探索专家。她对此次武夷山国家公园之行充满期待、获益匪浅,并用绿色营马霞阿姨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不要只是闷头赶路,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应该静下心,让大自然迎你而来。“
我和大自然交朋友
· 自然名让我和大自然更亲近
在本次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中,五门室内课程为同学们打开武夷山自然的大门。
《自然观察与自然笔记》课上,同学们学习了观察与记录自然的方法,在研学活动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还纷纷为自己起了自然名,用一种动植物代称自己,寄托自己的品格与向往。
同学们的自然名与自然笔记作品展示
· 认识新动物朋友,也学会关注身边的动物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回到城市后,依然能关注身边的动物,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黎晗老师,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蜂鸟”,是《夜间观察:武夷山两栖爬行动物》这堂课程的自然导师,也是研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专家。在课堂上,他向同学们讲解武夷山地区较为特色和常见的各种蛙类和爬行动物的知识,更分享了自己在11月崇安髭蟾繁殖期实地拍摄到的画面。
崇安髭蟾体态奇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蛙类,在研究两栖动物进化中有一定的意义,其模式产地在武夷山(旧称崇安)桐木村叁港。崇安髭蟾繁殖的习性非常特别,在每年冬天11月-12月繁殖,而此时多数两栖动物早已进人冬眠。到了求偶时节,夜晚时分雄性髭蟾会在千米高山的林涧中鸣叫,吸引雌性芳心,随后在山溪内抱对、产卵。雌性髭蟾产卵时将卵粘附于水中石块上,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含卵量多为200-500粒。这些受精卵从卵到蝌蚪到变态成幼蟾大约3年多,开启生命新一轮的周期。
点击下方视频,近距离观察崇安髭蟾鸣叫及卵群>>
蜂鸟老师及团队拍摄到的画面难得一见,我们可能认为,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城市是和这些动物隔绝的空间,但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社区、公园等地,都有它们活动的身影。蜂鸟老师这堂课程的目标,就是希望以两栖爬行动物为例,向大家展现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其实很亲近,唤起大家的好奇心,呼吁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也更多关注各种动植物,传递保护环境的理念。
&苍产蝉辫;“保护动植物最好的方式是了解它们的习性,并营造、保护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蜂鸟老师
· “我看到了!”
在室内课程之外,同学们还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来到武夷山的山野里进行户外自然观察,真正和动植物朋友们零距离亲密接触。
方竹、孝顺竹、马尾松,螽斯、尺蠖、豆娘,白鹇、苍鹭、红尾水鸲,这些以往没见过的植物、昆虫、鸟类现在时刻挂在了同学们的嘴边。在野外的夜晚,同学们也会拿着手电筒跟随老师们,在草地里、树木上、溪流中一步一步仔细找寻着,发现奇特的物种时,不时爆发一阵阵惊叹声。相信这些真实可感的经历体验会让同学们对自然有更深刻的记忆和感触。
我是小小宣讲员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也是很多同学走进自然的开始,许多同学在活动后依然坚持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之旅,更是化身小小讲解员,回到学校后在校内进行了对于武夷山的自然分享和讲解活动,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一步传递给其他同学们。
我还有好多探究的问号
在研学营课程和活动过程中,许多同学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教授进行了积极深入的互动交流,提出了自己对于生物、自然、环境的困惑。
· 来自厦门的吕明宇同学带着学校课堂中困惑的问题来寻找答案,现在对“沙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来自莆田的刘朱知涵同学在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关注濒临灭绝物种的命运,发出了“物种为什么会灭绝,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做什么来防止物种灭绝“的疑问。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同学们在几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答案:“保护动植物最好的方式是了解它们的习性,并营造、保护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结语
同学们在活动中纷纷展现出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相关重大议题的关注和思考,十分令人欣喜。当回到校园后,他们进一步将在武夷山这个生物圈保护区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学习到的这些重要理念和知识传递给他人,分享动人故事和最佳实践,这些都是意识提升及培养未来领导力的关键。相信他们会成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世界公民、未来的主人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苍产蝉辫;未来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