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面对网络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教科文组织会议呼吁加强数字平台监管
真假信息界限模糊,系统性否定科学事实,放大虚假信息和阴谋论——这些问题并非起源于社交网络。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在社交平台它们较真相更为得势。只有全面衡量这场技术革命,我们才能确保它不会有损人权、表达自由和民主。为了使信息继续作为公益物,我们必须一起,立即反思并采取行动。
“可信任的互联网”会议是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对话的高潮之一。该对话旨在制定首个全球社交媒体监管准则,以提高信息可靠性,并在网络空间保护人权。教科文组织邀请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政府、独立监管机构、数字公司、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准则文本将由教科文组织于2023年9月发布。
“没有事实,就不可能有真相”
谎言比事实传播得更快。由于某些原因,事实确实会无聊。谎言,尤其是夹杂恐惧、愤怒、仇恨、部落主义——我方与他方对立——的谎言会迅速传播,就像把点燃的火柴扔进柴堆。
她告诫说,如果我们继续容忍鼓励谎言的社交媒体算法,那么我们的后代将继承一个真理被严重贬低的世界。“没有事实,就不可能有真相;没有真相,就不可能有信任;我们就没有共同的现实。”
巴西总统卢拉在大会致辞中回顾了巴西民主体制在今年1月8日遭遇的暴力袭击。
那天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高潮,造势活动早已开始,这场运动使用谎言和虚假信息作为弹药。在很大程度上,这场运动的酝酿、组织和传播依托于数字平台和信息应用程序。这与世界其他地方暴力行为的发起手法一致。这必须停止。
协调一致且基于人权的监管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指出,至少55个国家在强化监管,但她同时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基于人权的协调一致的方法。“如果每个国家都在自己一隅工作,独自制定监管举措,那么这些措施注定会失败。信息干扰从定义上就是全球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全球层面反思。”
我们今天在巴黎开展的这种讨论非常有意义。重点是就如何监管这一数字空间制定一套共同准则。技术不能被滥用来压制公众,监视、骚扰或关闭互联网。
内托(Felipe Neto)是全球订阅量最大的YouTube内容创作者之一。他分享了对于算法推送极端主义内容的经历。
当然我们不想关闭平台,也不想与它们对抗。问题的核心是问责制、终止有罪不罚、让他们参与协商并告诉他们‘你需要对已经犯下的和可能会犯的错误负责’。
阿祖莱总干事敦促所有国家加入教科文组织的努力,将互联网转变为真正服务公众的工具,以及帮助保障表达自由权的工具。寻求和接收信息也是这项权利的内容。
资源
媒体联系人
电话:+33 1 45 68 1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