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
国际诺鲁孜节
诺鲁孜,意为“新的一天”,标志着春天的第一天和自然的更新。诺鲁孜是一个传统节日,尤其固定的习俗、仪式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亲人一起享受特别的晚餐。人们在这一天穿上新衣裳,走亲访友,并交换礼物(多为给孩子们)。
这一节日在巴尔干、黑海盆地、高加索、中亚、中东和其他地区庆祝了3000多年,它促进了世代之间和家庭内部的和平团结以及和睦的邻里关系。
由于它有助于人们和不同社区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和友谊,诺鲁孜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具有高度一致性。
其与2003年通过的《》联系尤为紧密,诺鲁孜节于2009年被列入该公约遗产名录,并于2016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富汗、阿塞拜疆、印度、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该遗产的共同提名国。
2010年,联合国大会确定设立“国际诺鲁孜节”。本决议欢迎相关成员国努力维护和发展与诺鲁孜相关的文化和传统,并鼓励成员国努力提高对诺鲁孜的认识,并组织年度活动以纪念这一节日。

M. Rahimov/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Azerbaijan, 2009
“诺鲁孜节这个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不仅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拥有丰富的名称:狈补耻谤测锄、狈补惫谤耻锄、狈补飞谤辞耻锄、狈别惫谤耻锄、狈辞辞谤耻锄、狈辞惫谤耻锄、狈辞飞谤辞耻锄、狈辞飞谤耻锄。无论其名称如何,这一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聚集在一起的共同节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奥德蕾·阿祖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女士在国际诺鲁孜节上的致辞
2022年3月21日
UNESCO

教科文组织相关工作
资源
诺鲁孜节:新一天的种子
January - March 2019
UNESCO

Summary records of the UNESCO Executive Board
22 July 2010
